English

享受高三

1999-01-03 来源:生活时报 北京广播学院98文艺编导系 郑佳佳 我有话说

当最后一科交卷的铃声响起时,楼道里沸腾起来。男生们歇斯底里地吼着《姐姐》,女生们不顾一切地叽叽喳喳,好学生还在为刚才的试题争得脸红脖子粗,坏孩子们却早已骂上了出考题的人。一切都那么熟悉,一切都同过去没什么两样,只是今日喧嚣似乎更冷静更疯狂,因为这是高三。

虽然明天并不放假,离高考也仅有两个月,但是面对《泰坦尼克》的诱惑,我们还是放弃了一个下午的学习时间,而选择了给自己放假。有诗云:“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要知道这样的名言可只能在局部地区发布,要是让家长、老师们听见了准又会回赠你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孩子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该舍的可就得舍呀!想当年……”于是当年的光辉、奋斗、伟大的求学历程又一次被搬上了银幕,要知道这部血泪史可远比列奥纳多和温丝莱特的经典爱情故事要长得多,悲壮得多,感人得多也熟悉得多。为了别再提起伤心事,为了父母少流一把辛酸泪,为了老师们别再急出两根白头发,这电影还是要看的,只是不说罢了,这诗也是要吟的,只是自娱而已。

是高三了吗?这是个设问句,答案我当然知道,然而面对父母的同事还在疑惑我是初几的小孩子;面对自己昨天还在嘲笑高三的学哥学姐们的紧张和无奈;面对整日里还在课上开玩笑课下听音乐的同学们,我真的有点怀疑这个答案了,我是在高三吗?

也许是吧——不——就是。自习课不再吵着要去玩了,发卷子不再“哎呀、妈呀”的了,午间休息时学校广播站的《音乐采风》居然也被我们自觉地拒之门外。我们再不是那群老师镇不住,班长管不了的调皮蛋了。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该干些什么,并在平日里谈论着未来、专业、大学这些曾被我们自己鄙视为俗的东西。北大、人大的热门,本市外地的区别,在此时,似乎比刘德华的帅气、乔丹的酷弊更有感召力。一次重大考试的不理想似乎比一部悲剧性小说、一场比赛的惨败更能引发自己的一阵嚎啕、一声呐喊、一两个小时睡不着觉。因为我们是全校最有权喊初一新生“小豆包”的人,我们住在全校最高的楼层也最受校长们的关注。

高三,有欢笑,为楼道里的走调者,为课堂上老师的错,为自己所有可笑的而笑,只是这笑声更厚重、更耐人寻味、更加不自然;高三,有泪水,为朋友动了的真情,为关心我们的人操劳,为自己容易感触的一切而流泪,只是这泪水是无声的,这泪水更加坚强,更充满希望。

从教室门牌的尾数由两道变成三道的那天起,我们就开始编写高三的故事。它留下了什么呢?紧张、忧虑、抉择、愤恨?还是青春、欢笑、真诚、留恋?有人说高三是学生时代最痛苦的一年,我却不这么认为。高三带给我们一段特殊的成长经历,我们在这里学会了割舍,学会了放弃,学会了承受。我们在这里走向了成熟。别把高三当作一杯苦酒去尝,认真地体会和享受高三吧,你一定能品出其中独特的味道。

点评:可以看出,高三的生活确实给了作者很深的触动,作者也力求把“其中独特的味道”传递出来。不知是不是受了文章体例或语言风格的影响,文章的立意感觉有些肤浅。作者似乎未能真正把握到高三这一年作为人生极特别的一段成长经历,对人的影响何在,以至许多年后仍会魂系梦萦的种种动人之处,同学与同学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关系微妙的变化,即将步入人生新起点前踌躇满志而又惴惴不安的心态。全篇文章有的地方的确是在说高三,而有的地方似乎是说任何一个年级。“高三,有欢笑”一段写得颇没来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